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安全

广州两家医院引入DeepSeek,现场体验,医院回应医疗数据隐私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25-02-18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在医疗健康领域,火爆全网的DeepSeek正在加速发挥作用,广州也有医院率先布局运用 DeepSeek。


记者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了解到,目前,两家医院部分科室已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对AI助力提高诊疗水平进行实践探索。

其中,省妇幼举办了首场AI人工智能培训班,并同步推出“小悦医生”AI智能体,覆盖导诊、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场景,通过人机协同,提供精准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而南医五院也完成了DeepSeek-R1大模型与自主研发的“临床实验室智慧管理系统”的深度整合,在病理科、检验科进入实践。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医院试水的同时,市民们也纷纷借助DeepSeek获取就医信息。在医学领域,到底应该如何科学理性地用好人工智能?人们有不同观点和感受。

实践:两家医疗机构上线DeepSeek


“您好,我是小悦医生,很高兴为您服务!”在省妇幼互联网医院页面,记者看到“小悦医生”已经上线开展服务,接受科室咨询、预约挂号、院内导航、报告查询、健康咨询、随访问诊等咨询。省妇幼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小悦医生”还将探索居家医疗场景,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患者健康数据,推动实现“互联网+医疗”。

在南医五院,DeepSeek则开始在检验医学科、病理科发挥作用,助力智能化诊断。南医五院检验医学科主任孙武平介绍,DeepSeek大模型能够实时分析和处理大量的医学数据,广泛应用于检验结果与疾病谱关联、病情进展与治疗反应预测、质控数据监测分析、个性化医疗决策支持以及异常检测与早期预警等方面。

该院病理科也完成了DeepSeek本地化部署,病理科主任索文昊表示,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构建智能辅助诊断体系,打造病理大数据中心,构建结构化病例库,实现病理图像、临床信息、随访数据的智能关联与检索,不仅用于病理诊断,还可以作为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工具。

观点:AI医生安全靠谱吗?


南医五院副院长徐晓武表示,医院通过将DeepSeek本地化部署,实现医疗数据的高效整合与智能分析,提升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该系统主要是辅助医务人员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并通过实时监测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和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减轻工作负担,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赋能医疗,是推动医疗变革的重要引擎。”省妇幼党委书记欧奕强也透露,未来医院将联合高校开发建立适用于妇幼健康问题的AI算法和专业AI模型,攻克罕见病、复杂病例诊断难题;在居家医疗、辅助诊疗、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多场景展开应用研究,探索构建“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至于备受关注的医疗数据隐私安全问题,记者了解到,两家医院试点DeepSeek,都是将大模型部署在医院内部服务器上,避免数据在云端传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数据外泄安全风险。“这符合国家医疗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充分保障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南医五院信息科主任乐炯说。

医生心声:

AI是“辅助”,不应是“取代”


“AI+医疗”发展步入快车道,对于医生而言,这是机遇还是挑战?

实际上,不仅医疗机构引进DeepSeek,就医患者也在快速运用其协助获取就医信息。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网络上,有医生吐槽说,患者带着DeepSeek来就医,有的质疑医生“过度检查”,有的直接要求医生按照DeepSeek开出的方子开药……这些新现象让临床医生们感触良多。

有临床医生表示,这需要在医患沟通上花更多的时间,但如果患者真正学会正确利用 AI,可能会对疾病的宣教科普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另一名消化领域专家则表示,从目前得到的数据反馈看,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信息收集能力暂没有其在人文领域的表现那么“惊艳”,甚至它给出的一些信息也显得滞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学术带头人、“中大名医”杨建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AI运用到医疗服务中是科技进步的大势所趋,人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拥抱AI,但是,AI应该成为医生的有力辅助,决不能取代医生的判断和处置。

“聪明”和“迅速”是AI典型的特征之二,但在医疗领域,不建议将“AI”与“绝对正确”画上等号,更不能将AI给出的答案当作依据去质问真实世界。

杨建勇坦言,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类健康,这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因此,医生应该理性地研究以及谨慎扩展和开发AI运用,在实践中完善和优化新技术的运用。杨建勇建议,AI可以主要用于医学知识的科普、提供就医指南、心理辅导以及疾病初步诊断等方面的协助,但还不能完全替代专门训练并有专业经验累积的医生的工作,更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手术操作和医学处置。

“让AI和医生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杨建勇说,希望未来AI能在实践的深入中逐步完善,与医生携手探索医学难题的“最优解”。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一文读懂,医疗数据安全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