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信息化

专科电子病历如何实现“临床”“科研”两手抓?

发布时间:2022-11-28 来源:森亿AI医疗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不少临床科研人员在建立科研队列的时候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形,好不容易从大片文本中搜索定位到数据,却发现只有90%的信息是完整可用的,而由于缺少最关键的10%的信息而前功尽弃。这是由于不同临床医生的病历书写习惯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部分科研所需数据并不一定会被记录在病历中。


专科电子病历作为专病临床数据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帮助医生“高效完成专科诊疗工作的记录”,也肩负着为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易检索”的专病科研数据的重任。然而,数据记录的“速度”和“精度”往往难以兼顾。“速度快”通常会牺牲数据的完整度、精细度及标准程度,而“精度高”往往意味着医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填写数据。

以某医院心内科为例,该科室希望开展“在ACS中Grace高危患者中溶栓治疗再通率在不同的犯罪血管是否有差异”的科研课题。然而,医生在“筛选患者”这一步骤上就遇到了困难


  • “灵魂三问”之一:有记录吗?

针对这一科研课题,医生首先需要筛选出符合ACS诊断且Grace评估结果为高危的患者。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偶尔会出现Grace评估结果缺失的情况,导致医生在筛选时遗漏符合条件的患者。


  • “灵魂三问”之二:以什么形式记录?

即使医生在电子病历中及时记录了Grace评估结果,却因为不同医生的病历书写习惯存在差异,Grace评估结果以高危结论、具体分数等不同形式记录在了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录、日常病程录等不同的位置。同理,“溶栓治疗成功”这一数据也需要科研人员结合病史和检验检查结果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这类无明确结构化记录形式的数据均需要医生在回顾病历数据时进行重新推理。


  •  “灵魂三问”之三:以什么样的颗粒度记录?

除此之外,不同“犯罪血管”也需要科研人员在电子病历中做回顾分析。由于不同临床医生的记录习惯和颗粒度不同,部分医生只将“犯罪血管”记录到“冠状动脉主要血管”这一层级,而有的医生会详细记录该主要血管的不同分支的狭窄情况。

可见,一个能及时提醒医生完成并记录量表评估结果、有统一数据记录标准、记录符合科研需求的数据的专科电子病历,对于减轻临床工作负担、降低科研数据检索和队列建立难度都至关重要。


“临床工作”和“科研数据”

真的可以两手抓吗?

想要实现“临床”“科研”两手抓,专科电子病历需要具备数据记录的“速度”和“精度”兼备的能力。这便要依赖于完善的数据采集与应用体系,让临床医生在正常工作流程中得以顺畅高效地完成标准化诊疗动作的同时,实现以统一的标准无感采集全量的专病科研数据,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贴上“专科标签”,作为科研人员筛选患者的重要依据。

在诊疗过程中,当专科电子病历识别到“ACS诊断”后便需要自动关联并推荐《Grace评分表》,同时利用“科研助手”自动完成数据填充和评估结果的提取,若出现“Grace高危”这类关键结论,将会作为专科标签自动标记在患者病历上。


专科电子病历需要在识别到“溶栓药物医嘱”后为患者标记“溶栓治疗”标签,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溶栓再通评估判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快速核对患者是否满足溶栓再通标准,并根据临床医生的评估结果为患者病历标记“溶栓再通”标签。


针对“犯罪血管”这一数据,专科电子病历需要结合其医学定义与实际科研需求生成“犯罪血管”的参考记录小片语,提醒临床医生在记录“犯罪血管”时按照标准模式完成记录, “科研助手”再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提取与整合信息,为患者病历标记“犯罪血管的结论”标签。


至此,专科电子病历在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过程中完成了所有患者的数据采集和标签标记,既保证了“速度”也保证了“精度”,让科研人员患者检索的工作更加精准高效,迈过科研队列建立这道“坎”。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